重工师说 教师节特辑 ▏2024-2025学年度优秀教师(五)

2025/9/16  来源: 本站

【浏览量:】  【打印此文


编者按:

育桃李于天下,布鲜花在人间。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将目光聚焦于重工校园里那些不忘初心、无私奉献的老师们。他们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如明亮灯塔,引领学生成长之路;他们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似知识海洋中的领航者,带领学生遨游。在实验室中,他们勇闯学术 “新高地”,攀登科学高峰;他们往返于校园企业“筑桥梁”,只为让学生有更好的实习工作平台……无数的他们,以知识为笔,以心血为墨,孜孜不倦地书写着教育的壮丽篇章。教师节来临之际,学校评选出2024-2025学年度先进个人及优秀教学科研团队,本特辑将镜头对准这些可爱可敬的老师们,让我们一同体悟师恩之浩荡,向所有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老师们献上最诚挚的祝福与最崇高的敬意。


2024—2025学年度优秀教师获得者

聂太良


个人简介:中共党员,副教授,现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负责人。

从教感言:管理重细节,教学求创新,育人贵引领。以匠心践初心,做规范落实的躬行者、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育人事迹:

秉持教育初心守根本,身为党员教师,他始终坚守党的教育事业,在数字媒体艺术教育领域深耕18年,以严谨的态度履行教育职责,将党性修养与教学工作深度融合,凭借突出的教书育人成效,成功获评2025年教职工党员教书育人示范岗。

倾注教学热情谋突破,他始终以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为核心,积极探索教学模式革新,创新推出“工作室项目制”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真实项目实践中锤炼技能;同时牵头开展2门校级一流课程的建设工作,不断优化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发展筑牢根基。

立足教研融合拓新局,他将专业建设与产教融合紧密结合,主导校企合作课程资源的开发工作,推动行业前沿内容与课堂教学无缝对接,实现教育与产业需求的同频共振;通过整合校企双方优势资源,为学生搭建起从学习到就业的实践桥梁。

心系学生成长助发展,在教学工作中,聂太良高度关注学生就业问题,结合学生职业规划需求提供针对性指导,通过创新教学模式、链接企业就业资源等举措,有效推动班级学生就业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同时始终关注学生成长动态,以专业引领和温暖关怀助力学生成长为数字媒体领域的实用人才。


2024—2025学年度优秀教师获得者

秦旗


个人简介:硕士研究生,讲师,现任重庆工程学院教务科科长。

从教感言: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育;在混沌中点燃理性的微光。

育人事迹:

十年教育路,她始终扎根教学一线,以对教育事业的赤诚坚守初心。她凭借精湛的业务能力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在教学、科研与管理多岗位上深耕细作,用实际行动为学生成长铺路、为教学发展赋能。

研以促教探新路,研以提质谋发展,在教研科研领域,她从未停下突破的步伐。她主持1项省部级以上教研课题,牵头4项校级课程建设与教改项目,公开发表5篇论文,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动能,持续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成长,是她教育工作中的重要课题。她坚持以赛促学,带领学生征战省部级学科技能大赛,累计拿下10余项奖项,不仅帮学生提升了专业技能,更让他们在实战中树立了专业自信,为未来职业发展夯实基础。

作为教师,她始终追求自我精进。她积极参与各级教学竞赛,从省部级奖项到4次校级荣誉,每一份成绩都是她打磨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思路的见证,也让她能将更优质、更鲜活的教学经验传递给学生。

身兼教务科科长,她扛起了教学管理的重任。她统筹教学安排、优化资源调配,用细致高效的工作保障教学秩序平稳运行;同时聚焦教学质量核心,推动管理流程完善,为学校教学工作的稳定发展与长远规划筑牢基石。


2024—2025学年度优秀教师获得者

任然


个人简介:中共党员,副教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重庆市计算机协会会员,现任软件学院数字媒体技术系副主任、学院教学督导。

从教感言:品德若根基,才学为枝叶。待人以诚,处事以信,方能立身于世。

育人事迹:

教学中,他秉持“把每一堂课当作艺术品雕琢”的理念,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环节,用项目驱动、案例分析等多样化教学方法,让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鲜活生动。2024年年终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他凭借扎实的教学功底与出色的课堂效果获评“优秀”,这份荣誉正是学生与同行对他教学工作的高度认可。

“督以促教,导以成长”,作为学院教学督导,任然老师肩负提升教学质量的使命。过去一年,他听课二十余次、测评新教师4次,重点帮扶新教师时,从教学内容组织到课堂语言表达,从板书设计到时间把控,逐一拆解指导,还带领新教师向优秀同行学习取经。在他的悉心帮扶下,新教师教学能力显著提升,而他也代表学院参加校级督导优秀案例分享,斩获二等奖,为全院提供宝贵经验。

教研与资源建设上,他践行“研思并行,以研促教”。主持校级教研项目“基于CDIO理念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并顺利结项,完成《人机交互界面开发技术》《网页设计与制作技术》多门课程设计性实验申报;与企业合作建成《网页制作技术》数字在线课程,主持两门校级一流课程,推动《人机交互界面开发技术》课程考核改革,为专业教学筑牢根基。

育人路上,他怀揣“甘为梯石助成长”的情怀,不仅指导学生完成重庆市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更在2023年第15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带领学生斩获重庆市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13项,用专业与耐心为学生的青春梦想保驾护航,尽显优秀教师的卓越风采。


2024—2025学年度优秀教师获得者

宋廷昌


个人简介:高级经济师、管理咨询师、双师型教师,现任管理学院专任教师。

从教感言:对于教师职业,从喜欢开始,经过敬畏与成长的洗礼,正坚定地走在热爱的路上。

育人事迹:

“育人重细节,师德润人心。”他的教学坚守藏在点滴小事里:从努力记住每一位学生的名字拉近距离,到以严谨职业着装践行师德规范;从一笔一画写好板书敬重三尺讲台,到让课程视频、案例“新鲜出炉、迭迭不休”。他更将课程思政融入言行,让思政教育自然渗透课堂,凭这份用心获评校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学校优秀班导师,独立完成4门课程建设,合作建成《运营管理》,主持市级教研项目1项、校级课程思政与一流课程项目2项。

在科研领域,他始终保持探索热情。发表科研论文5篇,其中SSCI一区核心1篇、北大核刊1篇,合著专著1部;参研市级纵向项目2项,主持完成市发改委、市工商联委托的2项横向项目,到账金额16.5万元,还斩获学校科研奖励,以扎实的科研成果为教学注入源头活水。

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宋老师深耕实践育人。他指导学生拿下第八届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技能比赛三等奖,获评优秀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入围第二届重庆市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市级复赛,还指导3个团队完成校级创新创业项目结项,用专业与耐心为学生的职业发展铺路。

融产搭桥梁,服务显担当。宋老师积极推动产教融合落地见效:4次邀请外部专家开展创新创业讲座,为学生链接优质资源;对接用人单位需求,签订1家就业基地协议;相关研究论文获全国产教融合学术年会优秀论文等荣誉,参与撰写的咨政调研报告获需求部门肯定,真正实现教育与社会服务的同频共振。


2024—2025学年度优秀教师获得者

王姝


个人简介:中共党员,副教授、建筑工程学院智能建造专业负责人。

从教感言:当课堂知识随时间淡去,留下的自驱力仍在建造未来——那便是教育真正的意义。

育人事迹:

探教学改革新路,拓智慧育人新局。在教学创新的道路上,她从未停歇。2019年,她牵头立项校级教改课题,将游戏化理念引入课堂,设计学习关卡与积分机制,让沉闷的专业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同年,她主导建设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录制94个微课视频、组织师生制作30余个答疑视频,搭建起便捷的线上学习资源库。2022年,她又探索智慧教学新模式,借助虚拟仿真实验等技术助力个性化学习,其将生成式AI、数字孪生技术融入教学的实践,更在2024年全国测绘类学科教学创新大赛中斩获一等奖。

同时,她深谙教研融合的力量。她主持市教委科技青年项目、校级课题,聚焦装配式建筑可靠性与材料碳足迹测算等前沿领域;在《工程测量》等课程中,她将BIM技术、新型节点研究等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让学生紧跟学科发展。她积极搭建竞赛平台,指导学生斩获国家级测绘技能竞赛一等奖,推动工程测量协会等学生社团蓬勃发展,更带动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双创项目,实现“学赛相长”。

“教育是点燃火种,而非填满容器。”她在教学中融入价值引领,借珠峰测量、北斗系统等案例激发学生家国情怀;她以身作则,带动课程团队在2024年说课教学竞赛中夺冠。


2024—2025学年度优秀教师获得者

王曦璐


个人简介: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数字艺术学院专任教师,设计系基础教研室主任,校级督导。

从教感言:“方便”和“安逸”不是一回事,一心想着省事,迟早会忘记本事。

育人事迹:

革教学之法,融思政之魂。她聚焦教学创新,主持《故事写作与分镜头设计》“智慧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成功将该课程建成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将价值引领融入专业教学;推进《静态图像作品创作》考试改革,优化能力评价体系。她还积极锤炼教学技艺,先后斩获重庆市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优秀选手、校级微课比赛二等奖等荣誉,以实力展现教学风采。

科研上,她主持校级学科建设项目“数字文创项目库——以三峡博物馆为例”,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完成横向项目“企业文创产品形象设计及策划服务”,推动成果转化,还发表2篇教研论文分享育人经验。育人中,她搭建竞赛平台,近三学年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奖项5项,包括华灿奖总赛一等奖、米兰设计周三等奖等,个人也获评国家级“优秀指导讲师”,充分体现了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方面的卓越贡献和显著成效。

承管理之责,尽服务之心。作为设计系基础教研室主任,她统筹教学管理与教师培养;任工会负责人,组织活动凝聚团队;担校督导,护航教学质量;做班导师,陪伴学生成长。多岗尽责的她,以热爱与坚守,在教育路上不断前行,用行动谱写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动人篇章。


2024—2025学年度优秀教师获得者

王亚杰


个人简介:硕士研究生,计算机与物联网学院专任教师,讲师,博士在读。

从教感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育人事迹:

研思不辍,科研成果亮眼。2024年2月至7月,他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顶岗培养,期间潜心钻研,发表2篇高水平学术论文,成功立项2024年度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青年项目,聚焦智慧水产养殖中副溶血性弧菌检测,同时参与土壤有机质检测、VOC气体检测等农业传感器研发,让科研成果对接产业需求。

笃行育人,助力学生成长。作为22级物联网工程1班班导师,王亚杰始终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2024年,他指导学生参加第六届全国高校计算机能力挑战赛,凭借专业指导与耐心辅导,助力学生斩获市级三等奖3项,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坚实平台。

精进不休,追求持续突破。王亚杰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2025年5月,他顺利通过重庆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录取考核,拟定深耕智慧医疗光学检测与光纤传感方向。未来,他将带着更深厚的学术积淀,在科研与育人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为学院发展与学生成长贡献更多力量。


2024—2025学年度优秀教师获得者

武丽莉


个人简介:学士,高级工程师,“双师型”教师,骨干教师,电子信息学院电子系教研室主任。

从教感言:愿做教育麦田的守望者,守护每个年轻灵魂抽穗扬花的姿态!

育人事迹:

深耕教学改革,打造优质课堂。她深耕电子信息领域教学,承担多门核心课程教学,牵头课程建设成果丰硕:《FPGA技术》获评校级与市级一流课程,主持完成《EDA技术》《FPGA技术》2门校级在线开放课程;主编出版《基于Verilog HDL的FPGA技术及应用》等2本教材,发表6篇教研教改论文。她还积极锤炼教学技能,获校微课比赛一、二等奖,在第四届青年教师电子技术课程讲课竞赛中斩获西南赛区一等奖、全国三等奖,以实力树立教学标杆。

2020年起,她响应“一专业一大赛”要求,负责系部电子设计竞赛组织工作,为省部级赛事选拔人才;2024年牵头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竞赛,指导学生参与TI杯、挑战杯等赛事,累计获省部级奖项十余项。作为班导师,她常深夜为学生答疑,节假日陪练竞赛,还与毕业生保持联系,被学生亲切称为“温暖的大姐姐”。

勇担管理职责,赋能系部发展。2021年起,她兼任电子系教研室主任、嵌入式课程组负责人,统筹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管理;2025年负责学院督导工作,协助推进专业建设。她以规章制度为纲,优化工作流程,在各项事务中争当先锋,用实干为系部发展注入动能。

相关链接
南泉校区:重庆市巴南区南泉街道白鹤林16号招生 双桥校区:重庆市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通桥街道西湖大道76号 咨询热线:023-62846626 023-62846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