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硕直通菁英人才培养班
为贯彻落实国家“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基本方针,主动适应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对国际化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立足高水平高质量的办学目标,以先进的国际化教育理念为引领,学校提出“计算机类菁英人才培养班”“工程类菁英人才培养班”“商科类菁英人才培养班”“艺术类菁英人才培养班”“复合型菁英人才培养班”交叉复合型多元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先进的教学方法、前言的教学内容、优质的教学师资、创新的学习管理,推动个性化人才培养。
★计算机类菁英人才培养班
(一)培养目标
旨在培养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具有较好的软件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和测试维护能力,在计算系统研究、开发、部署与应用等相关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掌握行业领域国内外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具有继续攻读海外知名院校计算机类硕士学位及赴海外留学的能力。能够具备从事网络通信类科研院所、政府机构、银行、电力企业、计算机网络公司、通信公司等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网络的科学研究、系统设计、系统防护、系统管理与维护和应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系统开发、设计和系统集成等工作的能力。
(二)海(境)外常申院校及硕士专业(部分)
★工程类菁英人才培养班
(一)培养目标
旨在培养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智能建造、生产管理、土木工程、质量控制等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较强的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掌握行业领域国内外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具有继续攻读海外知名院校工程类硕士学位及赴海外留学的能力。能够从事产品开发与制造、质量检测、设备管理与维护、运行管理、技术推广与营销等工作,能在工程类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开发、制造、应用、维护、管理及营销工作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
(二)海(境)外常申院校及硕士专业(部分)
★商科类菁英人才培养班
(一)培养目标
旨在培养服务数字经济发展德才兼备、具备全面发展的专业知识、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的新型商科人才,适应消费升级、扩大内需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掌握包括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商科领域国内外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具有继续攻读海外知名院校商科类硕士学位及赴海外留学的能力,最终能够从事服务于新时代社会各类体系商科范畴的工作,能在工商企业、金融企业、中介机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从事会计、财务、投融资决策、风险评估等工作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
(二)海(境)外常申院校及硕士专业(部分)
★艺术类菁英人才培养班
(一)培养目标
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思维、跨文化交流能力和精湛专业技能的艺术与设计人才。通过整合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构建国际化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和实践机会,助力其成长为能够引领未来艺术设计潮流、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杰出人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其在艺术设计中勇于尝试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作出具有独特性和前瞻性的艺术作品。掌握艺术类领域国内外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具有继续攻读海外知名院校艺术类硕士学位及赴海外留学的能力。最终能够在艺术与设计领域崭露头角,能在艺术设计相关机构、院校及出版单位或以个人从业身份开展专业研究、应用及传播工作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
(二)海(境)外常申院校及硕士专业(部分)
★复合型菁英人才培养班
(一)培养目标
旨在为有志于出国深造、攻读硕士学位的本科学生搭建一个高端专业的国际化学习平台。培养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学生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以及较强的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鼓励学生跨专业学习,融合不同学科的知识体系,形成独特的学术视野和思维方式。同时通过实践项目、科研训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领导力以及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使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作机会,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共同发展。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具有继续攻读海外知名院校工程类硕士学位及赴海外留学的能力。最终能够胜任跨专业领域的工作职责,在各行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
(二)海(境)外常申院校及硕士专业(部分)
(二)菁英人才培养班亮点
培养模式国际化:实验班实施小班制,针对不同学生个性化教学;
课程体系国际化:从本科到硕士的课程与国际接轨、融合;
考核方式国际化: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形式多样的考核方式;
师资队伍国际化:专业教授+国际导师+管理导师+外籍教师;
学习环境国际化:实验班有专门的多功能学习、活动场所;
因材施教国际化:实验班配备学业导师、成长导师双导师;
培养目标国际化:实验班培养目标是为世界名校输送硕士;
推荐导师国际化:国际导师为实验班学生撰写硕士推荐信;
工作领域国际化:硕士毕业后面向全球相关领域工作。
联系方式:冉老师 15702329162;刘老师 15826169396;蒋老师 17708325469;彭老师 17772458579



